
韩国人确实使用Telegram,但其普及程度和用途与本土主流通讯应用(如KakaoTalk)存在显著差异。以下是综合分析:
1. 用户规模与本土替代品
Telegram在韩国拥有一定用户基础,但远不及本土应用KakaoTalk的覆盖率。KakaoTalk在韩国的用户占比高达93.5%,几乎是全民级应用,而Telegram的全球用户约2亿,韩国用户占比未明确,但相对小众。
KakaoTalk的优势在于生态整合(如支付、社交、打车等),而Telegram更侧重隐私和加密功能,吸引特定群体。
2. Telegram的负面关联:犯罪温床
近年来,Telegram在韩国多次因涉及性犯罪案件引发争议,例如“N号房”事件。犯罪者利用其加密和匿名功能传播性剥削内容,甚至形成产业链。韩国警方曾多次调查Telegram上的深度伪造性犯罪和非法群组。
此类事件导致部分韩国用户对Telegram的信任度下降,但也反映出其技术特性被滥用的问题。
3. 特定场景下的使用
隐私需求者:部分用户因注重通讯安全(如记者、活动人士)选择Telegram。
国际交流:Telegram的跨平台特性适合与海外联系人沟通。
小众社群:某些兴趣群体或匿名讨论可能倾向使用Telegram。
4. 监管与争议
韩国因Telegram的犯罪问题加强监管,要求平台配合删除非法内容,但Telegram服务器位于境外,响应效率低,导致执法困难。
2024年Telegram创始人被捕后,韩国进一步调查其平台上的深伪犯罪,凸显监管压力。
韩国人使用Telegram,但主要集中在特定需求或群体中,其负面形象(如犯罪工具)与本土应用的强势限制了普及。相比之下,KakaoTalk仍是不可撼动的日常通讯首选。
本文章来自(),转载请说明出处!
发表评论